在传承中张扬艺术个性——记紫砂名家王海金
已阅:1433  2015-5-8 9:20:59
 

      在传承中张扬艺术个性——记紫砂名家王海金

    世界之大,又如此之小,这不,站在我面前的白面书生,竟同我的名字一样,只是次序略作微调而已,我叫王金海,他叫王海金,有缘人当然会聚首。第一次见到王海金,他面目清秀,肤色白里透红,戴着眼镜,谈吐文雅,俨然是位大学教授,然而一看到他那坚实的双手,才相信他是专跟紫砂泥巴打交道的制壶高手。我当时是新民晚报《古玩宝斋》专版的主编,最初向读者推介的是王海金创制的竹节壶。我喜欢他的竹节壶,因为他将竹节挺拔坚韧的传统精神注入壶中,他将竹节清廉刚正的高尚品格铸入壶中。他的竹节壶造型各异,多姿多彩:时而用竹片作提梁,时而用细竹根作壶把,截一段竹节当扁壶,弯数段竹节当拱桥壶……他特别注重细节,哪怕是竹节撕裂后露出的裂痕,他都刻划得丝丝入扣,惟妙惟肖,难怪他的竹节壶那么生动,那么逼真,充满艺术的生命力。
    记得那是2002年的一天,我和好友赵仁年、屠际春在任永贵将军家作客,闲聊中提及做“将军壶”,展示一下任将军的书画才华,于是我设计绘制了“将军壶”草图,一套四把;“将军令壶”、“将军权壶”、“将军度壶”、“将军印壶”。我向任将军推荐由宜兴制壶名家王海金制作。不久,我携带“将军壶”设计草图,与际春兄一起奔赴宜兴,登门拜访王海金,递上设计草图请他定夺。海金兄不愧是制壶高手,经他一点拨,设计图更加清晰完整,甚至不放过每个细节。海金兄制作的《将军壶》,浑厚中显大度,古朴中有创意,充分展现了将军的气度和风采,是当代陶艺和书画家合作制壶的又一典范。
    紫砂壶来之不易。唐宋之前,中国人饮茶还是“鼎煮爵饮”,茶饼中调合盐、姜、芥、粉、乳等杂物。时至宋代仍以烹点为主。到了元代,饮茶开始将茶饼泡在紫砂罐中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,朱元璋严令禁止龙凤团茶饼制作,以芽茶取代圆形茶饼,以冲泡取代烹煮,紫砂茶壶便应运而生。明清时出现一批制壶高手,如时大彬、陈远鸣、惠孟臣、陈曼生等。到了现代,紫砂工艺迅速发展,出现一批紫砂名家,如被授予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的顾景舟、蒋蓉、徐秀棠等。如今,这些老前辈年事已高,有的已作古,而一批中青年紫砂名家脱颖而出,成为中流砥柱。海金兄就是其中一员骁将,他以深厚的文化底蕴、敏锐的艺术思维、独特的创作视角、精湛的制壶工艺,纵横于紫砂之林,屡创佳绩,名扬海内外。他在传承中张扬艺术个性,在张扬中敛含传统内核,博古通今,中西交融,闯出一条品味高雅、格调清新、雅俗共赏的创作之路。
    海金兄制壶工艺堪称一流,造型端庄明快,气韵生动,个性鲜明:有的深沉雄厚,如坐、如卧、如潜、如越,呼之欲出;有的清雅温儒,颇有隐者风度;有的通体气格高古,韵致清绝,令人心醉。海金兄追求形神兼备的制壶境界,力求作品在“形、神、力、势、匀”等方面达到完美统一。2004年8月22日为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,海金兄精心创作了《饮水思源壶》,纪念这位世纪伟人。作者构思独特,出手不凡,壶身通体并不见“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”字样,却彰显三处神来之笔:一是壶把设计为100的竖写联体字,蕴含百年诞辰之意;一是壶钮设计为繁体字“龙”字,因为小平同志生肖属龙,又寓意小平同志是龙的传人;一是壶腹正面塑造了小平同志的浮雕头像,笑容可掬,神采飞扬,印象深刻。《饮水思源壶》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茗壶银奖,海金兄的作品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追捧。
    海金兄是创作型的制壶高手,他敢于创新,善于创新,不断创新。其作品《金陵壶》 是为2005年南京第十届全国运动会而创作,以南京古城墙造型为壶身,以城垛展示顶部四周,凹饰三个古城门为正面,以六朝古都南京的标志物——辟邪为壶钮,形象生动、峻伟威严。南京自古就有“龙盘虎踞”之称,为此,壶把设计为云龙,壶嘴为虎头,整个壶器雍容稳重、王气毕现。《金陵壶》采用前后左右对称的比例,营造出一种质朴混沌的厚重感,同时用自然、流畅、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圆融、内敛的各面棱角,再现了皇城古都的威势和气度。
    海金兄出名了,头上的光环也多了,他是******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、宜兴禅学书画社副社长等等。然而,海金兄并不看重这些虚名,他深知中国紫砂文化博大精深,紫砂工艺学无止境,任重道远,尚需不断创新,不断奋进。他登上了一座高峰,新的高峰又向他召唤。
    当今正是紫砂文化繁荣之际,也是制壶高手大显身手之机。我期待海金兄更多更美更精的紫砂作品问世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王金海写于海韵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中国文物学会会员、上海作家协会会员、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、上海新闻学会会员、黄埔画院画师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

 
 
 
 
copyrights (c) 2006 竹苑轩 all rights reservered. 网站管理